(学生记者 白静)“人类总得不断地总结经验,有所发现,有所发明,有所创造,有所前进。”11月26日晚,汉语言文化学院举办的“发现与创新”讲座上,主讲人施向东教授引用毛泽东这句话作为此次讲座的开场白。施向东由自己的研究领域出发,从“发现程序”、创造性思维、问题意识以及发现和创造四个方面向在座的同学们讲授了“发现与创新”的奥妙所在。
讲座中,他首先解释了发现程序,这是现代认知科学的一个术语,指的是发现客观事物及规律的方法、手段与过程。现代学者赵元任、刘半农揭发了四声的奥秘:汉语声调是音高对时间的函数,即声音的高低升降。他们通过发现程序才揭开了四声的规律,刘半农著名的“四声实验录”就是汉语声调的最初实验的记录,而今天我们在语音实验室里无数的人也在重复声调实验。北京大学CASD(计算机辅助语法发现系统)就是一个已把“发现程序”做成了计算机软件、让电脑自动地去发现规律的的系统。
施向东教授谈到,创造性思维,本质上就在于“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在进行科学研究的过程中,人们在观察事物的时候,头脑不是一片空白,而是总有一种背景的。一种哲学意识、方法论、学术理念的背景,这种背景常常可以决定他对观察到的现象如何处理。创造性思维不满足于继承和模仿,不守规矩,不安于现状,总是想别出心裁,弄一点“幺蛾子”。学术的进步、创见,就是在一步一步的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实现。
问题意识是独立人格的重要特征、重要标志。俗话说:“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看门道,就是找问题。孟子说:“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忧患意识就是问题意识。在盛世发现危机,在安乐中发现祸根。施向东教授教导在座的学子说到,面对纷繁复杂的世界,需要独立冷静的思考者,来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最后,他从汉语拼音的26个字母系统存在的不少问题出发讲述了发现与创造的重要性。
本次讲座让在场学子收获了做学问的方法,学生们积极就自己的疑惑提问,施向东给予了详细的解答。最后他表示希望更多的同学能够摆脱束缚,勇于发现与创新,去开拓认知领域的新局面。
施向东,南开大学汉语言文化学院教授,研究方向音韵学、汉藏比较、梵汉对音以及对完汉语教学。
编辑:韦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