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记者:郝逸)12月17日,法国首任国民教育汉语总督学、世界汉语教学学会副会长、著名汉学家白乐桑教授,受聘为南开大学汉语言文化学院客座教授,并为汉院师生带来了主题为“欧洲框架对汉语教学的影响“的精彩讲座。
下午三点,讲座于爱大会馆H201室准时开始。白教授用流利的汉语开始了他的报告,将他与天津、与南开大学的情缘娓娓道来。原来早在三十多年前,白教授就已经拜访过天津。“来天津我有两件事要做,一是吃狗不理包子,二是来看一看南开大学。”白教授笑着回忆道,“可惜当时时间很紧,交通不便,就没有完成来南开这个心愿,不过我和南开有缘:南开大学与葡萄牙米尼奥大学合办的孔子学院的院长是我培养的一个博士生,孙琳孙老师。”另外 ,白乐桑教授还推荐了自己最得意的门生来南开汉院学习。从这些事情中可以看出白教授与南开的缘分确实不浅。
进入正题,白教授先介绍了“欧洲框架”产生的背景。他指出欧洲的多语言环境和多语言意识使语言的共同标准得以在欧洲产生。由于汉语与大多数欧洲语言不属于同一语系,这就对”欧标“提出了挑战,即“欧标”如何兼容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的问题。他认为,“欧标”的实施应该考虑到语言之间的距离。“比如说,欧洲人会认为语言越简短就越简单,但是汉语却是语言越简短,意思反而可能越难;又比如说一个语言如何表达空间方向移动,那恐怕英国人就在学习中文中占便宜”白教授笑言,“而对于我们可怜的法国人来说,法语是最不照顾空间的移动方向的:比如在桌子上‘拿起’书和从书架上‘拿下来’一本书,都是用一个词,但英文和中文都有‘拿下来’‘拿起来’‘拿过来’在这个语法点上比较相近,我们法国学生却很不理解这点 :拿就是拿,为什么要‘下来’。”幽默的语言赢得现场一片掌声与笑声。
报告中,白教授还强调了第二文字语言教学的重要性。“比如说日本人与法国人,他们学汉语的地位是平等的吗?不是的。因为日语和汉语虽然语法不同,但是它们的文字有很多相同或相似之处,因此对他们来说,学习汉字会轻松得多;而法语和汉语的文字和语法都完全不同,汉字对法国人来说就是第二文字,学习上有更多的困难。”因此他建议,在对外汉语教学中,教师们应该更加注重第二文字语言教学。
在报告的最后,白教授与大家分享了历史上在法的中国语言文化“传播大使”——沈福宗、黄嘉略、马建忠的故事,鼓励汉院师生成为语言文化传播的使者,更多地去国外推广中国的语言和文化。
白教授的报告十分精彩,正像王立新院长所说:“白教授的报告体现了他深厚的语言学、文化学底蕴和其敏锐的文化比较意识,他关注的焦点问题为我们带来了新的思路和新的角度,让我们受益匪浅。”
讲座后,部分教师就讲座内容向白教授提问,白教授也悉心地解答了老师们的问题并和他们交流了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