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奇平做客“南开公能讲坛”分享互联网之道

点击:

  你真正了解互联网吗?互联网联系了什么?“互联网+”究竟带来什么?这是一个“信息时代”还是“失信时代”?如何在错综复杂的互联网崭露头角?
         3月25日,中国社科院信息化研究中心秘书长、中国社科院信息化与网络经济室主任、中国科学院《互联网周刊》主编、南开大学校友姜奇平做客“公能讲坛”,以《21世纪的雨云飘向哪里?——“互联网+”时代的思维闪电》为题与南开师生分享了他的“互联网之道”。
         姜奇平,1962年出生,1984年毕业于南开大学中文系。在中国互联网发展初期,作为“网络文化丛书”的作者,姜奇平是推动互联网在中国起步的启蒙者之一,也是中国互联网经济理论的重要奠基人。他曾被《硅谷时代》评为“带领我们走向数字时代的20位中国人”之一。
         讲座中,姜奇平围绕着“我们这个时代的财富将向哪个方向转移?”这一主线,讲述了中国互联网的发展历程和未来前景。他着重强调了“势”这一理念。他说,历史在转折之时,常常会自己选择一个通道,而互联网就是这样一个通道。“把握住21世纪的雨云飘哪里去,这才能保证你真有本事的时候能发挥。”姜奇平以一个亲身经历者的身份,剖析了阿里巴巴、腾讯等当今中国互联网巨头成功背后“势”的重要作用。
         姜奇平以其在互联网界丰富的经验和阅历,向师生们解释了为什么互联网可以在中国快速地发展起来并在世界占据了重要的地位,阐述了周易、互联网思维、邓小平思想之间的相通之处。他指出,信息技术是工业技术的反向技术,互联网经济表现为农业经济的否定之否定,是工业经济的扬弃,即信息化经济中在简单性经济基础上,实现复杂性从不经济到经济的转变。同时,结合工业4.0中的Simplexity,姜奇平认为应将其翻译成“容易的复杂性”,不是把复杂性变简单,而是把复杂性处理的像简单事情那样容易。
         在谈到互联网的财富力时,姜奇平举例说到,一个阿里巴巴的财富相当于整个苏格兰,而它之所以能创造如此巨大的财富,与它业务可分离特性息息相关。“但求使用,不求拥有。”姜奇平说,这一特性在一定程度上打破了波特的经济学理论。此外,他援引了腾讯董事会主席兼首席执行官马化腾的观点:QQ不是“摇钱树”,充其量只不过是种植“摇钱树”的土壤;QQ也不是金银矿,最多只是充满商机的“聚宝盆”。这就把服务层次第一次区分开来,将其分成了两层:基础业务的定位是“土壤”、“聚宝盆”;增值业务是“摇钱树”、“金银矿”。
如果不开放前者,就不能得到后者。
         “当‘资本’可以拷贝时,人们可以不拥有产权,直接使用生产资料,轻资产运作。这进一步阐释了价值和使用价值分离对互联网的重要影响。”姜奇平说。
         姜奇平,著有《新文明论概略》、《后现代经济——网络时代的信息化与多元化》《知本家风暴》等20余部专著。在《21世纪网络生存术》一书中,他第一次系统认证了直接经济的理论体系与微积分数学模型;他组织力量翻译的美国商务部关于信息技术的经济作用的权威文献《浮现中的数学经济》,是客观信息经济学的奠基之作。他还发表了一系列关于“直接经济”的理论文章,包括《互联网掀翻凯恩斯》、《21世纪的雨云飘向哪里——社会变革、知识经济与我们的前景》,这些论述产生了巨大的社会影响。
         1998年姜奇平参与创办《互联网周刊》。同时,他号召国内一流的网络文化研究者与IT媒体活动家,组织了“数字论坛”,创立了中国第一个独立的IT舆论中心。2000年,参与创办了互联网经济与发展中心。此外,姜奇平还担任“数学论坛丛书”、“硅谷时代丛书”等多部丛书主编。

 

友情链接:   南开大学国际交流处 南开大学文学院 汇率查询 留学生在线申请系统 口音汉语在线


南开大学汉语言文化学院招生办公室
电话: +86-22-23503615   电子邮件:hyzsb@nankai.edu.cn
地址:[八里台校区]天津市南开区卫津路94号南开大学汉语言文化学院;[津南校区]天津市津南区海河教育园区二期雅深路。
ICP备案号:津ICP备12003308号-1


* 扫描访问汉院官网 *